简述铜门的电镀工艺
时间:2025/6/4 19:49:43
铜门的电镀工艺是通过电解反应在铜门表面附着一层金属或合金镀层,以提升美观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以下是其核心工艺步骤及要点的简述:
一、前处理:清洁与表面活化
1.除油
目的:去除铜门表面的油脂、蜡质及污染物(如指纹、切削液)。
铜门的电镀工艺是通过电解反应在铜门表面附着一层金属或合金镀层,以提升美观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以下是其核心工艺步骤及要点的简述:
一、前处理:清洁与表面活化
1.除油
目的:去除铜门表面的油脂、蜡质及污染物(如指纹、切削液)。
方法:
化学除油:用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碳酸钠)浸泡或喷淋,通过皂化反应去除油脂。
超声波除油:结合超声波振动,加速油脂脱离表面,适合复杂纹路的铜门。
2.除锈与抛光
目的:去除氧化膜(铜绿),提升表面平整度。
方法:
酸洗:用稀硫酸或盐酸溶液短时间浸泡,溶解氧化物(需严格控制时间,避免过度腐蚀)。
机械抛光:用研磨膏、砂轮或抛光轮物理打磨,使表面粗糙度(Ra)降至 0.8μm 以下。
3.活化
目的:去除酸洗后残留的钝化膜,露出新鲜金属表面,增强镀层附着力。
方法:用稀硫酸或氰化物溶液(环保工艺可用无氰活化剂)短暂浸蚀,使表面微观粗糙化。
二、电镀工艺:镀层沉积
根据功能需求,铜门电镀通常分为打底镀层和装饰 / 防护镀层两步:
1. 打底镀层(预镀)
作用:增强基体与表面镀层的结合力,防止铜离子向表面扩散影响外观。
常见工艺:
氰化物预镀铜:传统工艺,镀层致密但需严格管控氰化物毒性(逐步被淘汰)。
无氰预镀镍 / 铜:环保型工艺,用氨基磺酸镍或焦磷酸铜溶液,通过电解在铜表面沉积 5~10μm 的镍或薄铜层。
2. 装饰 / 防护镀层
作用:赋予铜门金属光泽、颜色(如仿金、古铜)及耐腐蚀性能。
三、后处理:提升镀层性能
1.钝化处理
目的:在镀层表面形成化学钝化膜,防止氧化变色。
方法:
铬酸盐钝化:传统工艺,耐蚀性优良但含六价铬(环保要求下逐步被替代)。
无铬钝化:用钛盐、硅酸盐等溶液处理,形成透明防护膜,符合 RoHS 标准。
2.封釉(封闭处理)
目的:进一步隔离镀层与外界环境,增强抗变色能力。
方法:
有机涂层:喷涂清漆、丙烯酸树脂或纳米涂料,形成 0.5~2μm 透明保护膜,耐盐雾测试可达 500 小时以上。
电解封闭:在热水或镍盐溶液中电解,使镀层微孔闭合,适合仿古铜门的做旧效果固定。
3.机械抛光与着色(可选)
对镀层进行机械抛光(如布轮抛光)可提升光泽度;通过化学着色剂(如硫化钾、硝酸银)可实现古铜、青铜等特殊颜色效果。
四、关键工艺参数控制
1.电流密度:直接影响镀层厚度与均匀性。例如,镀镍时电流密度通常为 1~5A/dm²,过高易导致镀层粗糙。
2.温度与 pH 值:电解液温度影响沉积速率(如镀仿金需控制在 30~50℃),pH 值影响离子解离(镀铜电解液 pH 常控制在 8~10)。
3.电镀时间:根据镀层厚度需求调整,如 20μm 镍层需电镀约 60 分钟(电流密度 2A/dm² 时)。